阿爾薩斯村民的全民運動:滾球人生
在我們阿爾薩斯的小村子裡,法式滾球不只是運動,它幾乎是一種宗教。雖然沒有教堂的鐘聲,但每逢週二和週五晚上七點整,滾球場上總有金屬球叮叮噹噹地為大家敲響聚會的鐘聲。你可以遲到參加婚禮,但絕不能錯過滾球日──這可是全村默契無聲的共識。 這項法國人的全民運動,原名叫 pétanque唸成培東哥,聽起來有點像一種法國甜點,但其實是要靠眼力、手勁和一點人生歷練才能玩的遊戲。村裡的滾球隊多由壯男勇士組成,也有少數幾位女性穿插其間,他們不疾不徐地擲球,神情就像在調酒,動作優雅得像在下圍棋,只有球落地時「咚」的一聲,提醒你這不是鬧著玩的。 像我們村子甚至特地打造了兩座滾球場,周遭葡萄藤環繞,風景如畫。無論春雨還是冬霜,這些滾球勇士們都準時報到。因為在這裡,年齡只是數字,滾球才是真正的青春密碼。 歲月不老,只是換了種滾法 法式滾球這玩意兒,雖說聽起來像是在沙灘上消磨時間的遊戲,實則源遠流長,來頭不小。據說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,後來在法國南部盛行開來,特別是在陽光燦爛、酒香四溢的普羅旺斯,人人都愛在樹蔭下「啪」一聲擲球,順便比比誰的球技和鬍子更有風範,而後慢慢地傳播到整個法國,成了最盛行的運動。 滾球玩法說簡單也簡單:通常分成兩隊,一隊約三人,每人握有兩顆球。另外有一顆小小的目標球(法文叫 cochonnet,意思是小豬,但實則是母球的有趣暱稱),先丟出去當靶子。接著每個人輪流擲出金屬滾球(通常一顆重約700克,比一瓶紅酒還有份量),看哪隊能最接近母球就得分,最後看誰先得到13分就獲勝。別小看這差之毫釐的距離,有時就靠這幾公分決定勝負。 這可不是靠運氣,而是靠一種被稱為「滾球禪」的精神狀態。那轉注的眼神、凝神屏息的瞬間、手腕微妙的發力,全都藏著幾十年沉澱的經驗。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──比的是精準、專注、角度與心理戰,有時也比誰能在其他玩家面前先投進完美一球。 這場遊戲真正精彩的,是進攻時刻:最厲害的招式不是單純靠近,而是狠狠一擊,把對方的球敲飛!只聽見那清脆的「鏗」一聲,對手的球在沙地上滾出界,那聲音簡直就是勝利的號角,響亮又痛快。 說到底,法式滾球既是遊戲,也是男人們最後的自尊與榮耀戰場。誰說退休生活無聊?我們村子的大叔們,個個在這場滾球比武中活得有聲有色,像極了自己心中的法國影帝。當然之前的法國影帝傑哈迪巴厄(沒錯, 就是大家熟悉的大鼻子情聖, 但最近剛被法院定罪為性侵犯的那位)...